神奇的土地,承载着西会福悠久的历史积淀;醉人的醇香,浸染西会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。
作曾入选皇室贡酒的高端白酒品牌,西会福起源于道光、隆盛于民国,有着近200年的历史。但其创始人黄会福的祖上,却有着近千年的酿酒传承。
公元969年,黄会福祖先黄适瑞创办铁薛楼,因创始人专为皇宫酿制御酒,故民间亦称之“国酒楼”,所酿美酒皆被称之为“大宋国酒”。历史记载宋太祖、宋太宗、宋徽宗等宋朝皇帝都曾亲临铁薛楼品酒。“人间未省有金国,地底唯知幸铁楼”诗句中的“铁楼”就是指铁薛楼,北宋张能臣《酒名记》与南宋周密《武林旧事·诸色酒名》等史书均有关于铁薛楼的记载。
公元1125年,黄适瑞后人因牵扯政治斗争,遭遇满门抄斩,幸有一旁支逃过一劫,后投于山西盐商处落脚,从此隐姓埋名于太原经略铜盐,并将酿酒自饮的传统和工艺保留了下来。
道光时期(1836年),山西“成义号”盐商黄会福在贵州茅台村创立家庭自供烧坊,借鉴汾酒制法,在此基础上融合祖上独家酿酒技术,用高粱、小麦等原料加上当地的赤河水酿成了“茅台村酒”;后经宋志明、毛兴之等陕西盐商朋友糅合琴酒制法进行改良,最终形成茅台村酱酒的雏形。公元1849年,黄会福在赤水河畔茅台村酿制的“茅台村酒”,被道光皇帝品尝后,大赞其为“旷世珍酿”
1939年,张肖梅主编的《贵州经济》记载:“茅台酒之沿革及制造,在满清咸丰以前,有山西盐商黄某,来到茅台村,仿照汾酒制法,用小麦为曲药,以高粱为原料,酿造一种烧酒。后经陕西盐商宋某、毛某先后改良制法,以茅台为名,特称曰茅台酒”。
1947年,何辑五主编的《十年来贵州经济建设》记载:“黔中业盐者,多为秦晋商人,……当时盐商由山西雇来酿酒技工,仿汾酒酿造方法,设厂酿酒,用以自奉,并不外售。至咸丰年间,因秦晋商人歇业还乡,即将所设盐号及茅台酒厂,售予本省先贤华桎坞先生继续经营,仍沿用“成义酒坊”名称。”
1862年,由于仁怀战争兵祸摧毁了茅台镇大部分产业,黄会福被迫歇业远走他乡,将烧坊售于华家,华家执掌后,烧坊更名为“成义烧坊”被世人称之为华茅。黄会福则举家投奔开封“铁薛楼”酒坊掌柜杨治明。北宋七十二家官方酿酒坊之一的“铁薛楼”曾是黄会福祖先的产业,时过境迁已几经易手至杨治明名下,杨治明深知黄家酿酒工艺的价值,便将“铁薛楼”的副楼赠予黄会福作为原始股本资助其创业,于是黄会福在开封的祖业上成立了茅台酒坊,并以自己的名字和遥祝贵州乡亲平安为意取名叫“西会福”,民间则称之为“茅爷爷”,在儿孙三辈的苦心经营下渐复盛名。
1915年,北洋政府第五位国家元首周自齐先生(清华大学的创始人)举荐“西会福”参与首届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,在会上凭借其“香而不艳,低而不淡,醇香幽雅,不浓不猛,回味悠长”的独特品质享誉白酒界,荣获博览会金奖,除此之外,西会福旗下其他产品皆荣膺金奖,彰显了高端白酒品牌风范。西会福品牌故事介绍详见《中国参与巴那马太平洋博览会记实》 。